氢医学研究领域再添力作
近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骆肖群教授和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育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书记、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赵超联合主编的《神奇的氢聊:临床实录》一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神奇的氢聊:临床实录》由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导师闻玉梅教授作序。书中介绍了氢气的生物学及理化特性、靠前外氢医学的发展现状,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等来自不同学科的国内40位临床医学专家分享了氢医学在多种疾病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典型治疗案例和他们对氢医学的观察体悟、前景展望,还有4位患者讲述了氢疗的疗效体验。
科学有两只手,一只是科学研究,另一只则是科普。它们又如同一驾马车上的两个车轮,相互依存和推动,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在面对新生事物到来之际,科学研究和科 学普及两者密切配合,可以推进更广泛的认知,提升和发挥科学的大价值。本书就是在这样的原则下应运而生的。
随着科学发展,产生不同的细分学科。不同的学科之间却不是孤立的,需要互相的启 发、借鉴、协作、共生,达到共赢。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庄小威发明的随机光学重建显微镜极大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诺贝尔奖得主、加州大学化学家钱永健发明和改良的GFP荧光标记技术极大促进了细胞学的发展。
这些跨界者为医学研究带来了新气象,为推进医 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医学的发展需要来自各个领域、不同的人一起努力。同样,作为新生事物,氢分子医学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更需要跨领域的专家进行协作。这也是我们写书的初衷。
医学是一门科学,是技术,也是人文,它在探究生命的未知奥秘,寻求治病救人的策略 和方法。它寻找疾病的根源,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面对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医学工作者 既要做好疾病预防,又要治疗疾病,既治病又治人。在治疗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患者得到 的医学获益,又要关注治疗的安全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既有严格的循 证医学研究,又有真实世界的研究。而在医学进步的过程中,既有医生的参与,又离不开患者的配合。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我们共同促进医学的发展。同样,面对新生事物,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敞开胸怀,大胆拥抱。对于氢医学,我们又为何不敢拥抱呢?
同其他任何一个领域一样,医学也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认识世界、认识医学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开始的阶段,我们允许它的不完美。也正是这种不完美,成就了医学之魅。现在的氢医学又何尝不是那个将要绽放却还不完美的花苞?